森林火灾发生离不开森林可燃物、气象条件和火源。而“在气象要素中,降水量、气温、相对湿度、风等因素对于林火的发生有明显影响。
降水量大小直接影响林区可燃物的含水量。如果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,或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,一般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。
日最高气温往往是该地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。林火发生最多的时间,多半是白天气温最高的时段。不过,高温也并非完全助长林火的“气焰”。一般气温在-10℃至25℃之间常有林火发生;如果气温在25℃以上,则以树木为代表的林区可燃物生长状况良好,体内含水量增加,发生林火机会反而随之减少。
风对森林火灾的发生、发展有两个作用。一是使未燃烧的可燃物蒸发变干,易燃;二是可燃物燃烧后,通过风带来新鲜氧气,使火燃烧得更旺。风又是林火蔓延的重要因子,风速越大,火烧面积也越大。林区规定,在五级风以上的天气里,禁止一切野外用火。可见“风”是火险的一个明显标志。
火险等级指数分为五级
一级 气温偏低,相对湿度大,林区潮湿而不易燃烧。无火险,不易发生火灾。
二级 气温不高,相对湿度较大,林区较潮湿而难燃烧。属低级火险,由火种引起的火灾燃烧后蔓延也很慢。但仍需加强巡逻,以防万一。
三级 气温较高,湿度不大,林区较干燥,有利起火,可蔓延。属中级火险,易引起火灾且蔓延较快。需加强巡逻及了望,严禁在林区吸烟打猎等易引起火灾的行为。
四级 气温高,湿度小,风力大,林区干燥,有利起火,容易蔓延。属高级火险,易引起火灾且蔓延较快。必须加强巡逻了望,作好灭火准备,严格控制一切火源。
五级 气温高,湿度很小,风力小,林区干燥,极易起火,蔓延迅速。属特级火险,极易引起火灾且蔓延特快。必须采取非常防火措施,昼夜密切监视,严格控制一切火源。